![]() |
公司地址:无锡市滨湖区胡埭工业园 |
![]() |
咨询热线:0510-85581160 |
![]() |
微信号:13961777588 |
3月27日,由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主办、顺义区双兴小学和幸福幼儿园承办的“双减”背景下幼小衔接教育实践研究推进会在区研修中心多功能厅召开。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康丽颖、顺义区研修中心主任张军堂出席。
本次会议以“双向奔赴 共育成长”为主题,全区小学教学干部、幼儿园科研负责人、小学和学前教研员等120余人参与。会议聚焦科学幼小衔接核心问题,探索幼儿园、小学双向衔接路径,旨在通过多方协同努力,更好地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和幼小衔接文件要求,助力幼儿由幼儿园向小学顺利过渡,推进顺义教育高质量发展。
会议在一段充满童真的视频中拉开序幕,幸福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用稚嫩话语诉说着对小学的期待与担忧。来自孩子们的真实声音启迪与会者深入思考教育的初心。
区研修中心教科室副主任周靖彦分享了《“双减”背景下幼小衔接教育实践研究》课题成果。从政策的深度解读,到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为与会者勾勒出清晰的行动路线图,进一步明晰科学幼小衔接的工作方向。
幸福幼儿园园长张玲分享了幼儿园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她从正确理解科学幼小衔接本质内涵、精准剖析存在问题和破解实践困局三方面阐述了对科学幼小衔接工作的认识与实践做法,为与会各园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幸福幼儿园保教主任张红玉以大班科学活动《水果甜汤》为例,详细的介绍了借助“课程设计的具体方案模板”成果进行课程设计的思路。园所依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方式和小学一年级课程要求,从活动目标、内容、过程三方面实现精准衔接,有效提升幼小衔接课程质量。
推进会还展示了幸福幼儿园郝思涵老师和双兴小学张大雷老师分别执教的《水果甜汤》和《红糖去哪里了》同课异构视频课。两节课均围绕“溶解现象”展开,《水果甜汤》以幼儿生活事件为切入点,通过情境设疑、感知引疑、操作探疑、分享答疑四环节,让幼儿在感知体验中了解“溶解”现象,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和操作探究能力,并体现工具使用、收拾整理等幼小衔接目标;《红糖去哪里了》注重衔接幼儿的学习特点,借助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工具和有序的实验过程进行深入探究,体现了小学课程的规范与严谨。这两节课是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围绕同一教学内容做衔接的有益尝试,给与会教育同仁带来诸多教学启示。
郝思涵老师以《水果甜汤》课程为例进行了反思分享。她表示,此次活动基本达成了预期目标,孩子们的科学思维得到培养,多种支持策略也有效促进了幼儿的探究学习。但活动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猜疑环节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幼儿合作能力有待提升等。“幼小衔接课方案模板”与幸福幼儿园“幼儿自主探究四疑模型教学应用模板”的结合,让活动更具针对性,组织也更加有序。
幸福幼儿园大班的4名小朋友现场诵读《我是快乐小学生》宣言,将会场氛围推向高潮。孩子们用稚嫩坚定的声音许下成长的诺言:勇敢长大、好奇探索、结交新朋友!真诚的话语展现出孩子们对小学生活的热切期待和满满自信,让在场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感受到孩子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小学科学学科教研员高晓颖肯定了双兴小学幼小衔接科学课的设计思路和课堂效果,希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教师加强交流,充分的利用教学设计模板提升教师教学素养,推动幼儿园与小学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
学前科学领域教研员刘海燕认为,此次幼儿园和小学的科学活动符合教育要求且富有新意,同时建议注重培养幼儿合作能力,把握教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小学教研室主任魏金辉充分肯定了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建议小学应上前一步,加强与幼儿园的合作交流,更加主动进一步探索大班幼儿学习特点与方式,可邀请幼儿园教师参与小学一年级入学培训,共同推进幼小衔接工作质量提升。
康丽颖教授指出,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主动送一程、小学主动接一步,幼儿园、小学双向奔赴,共育成长。她还系统阐述了幼儿园、小学在幼儿身心发展、学习方式、社会情感、课程转变、环境资源等多方面的衔接要点,并特别强调要避免幼儿学习方式的断裂,重视发挥家校协同育人作用。
张军堂作总结发言。他从学生长远发展、学校管理和幼小衔接课程的角度强调了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并对科学推进幼小衔接工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建立幼儿园、小学双向协同机制;二是加强家校沟通;三是制定幼小衔接顺义标准,努力构建3—8岁贯通课程,建设完善幼小衔接课程资源库。
顺义区幼儿园和小学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秉承“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法的理念,在“双向奔赴”中加深理解,在“共育成长”中携手并进,为实现科学幼小衔接的目标不懈努力!